通过 何塞·迈克尔森·拉塞尔达·莫赖斯*
对 Shoshana Zuboff 的书的评论。
当代资本积累指标
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指标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从20世纪最后三分之一到20世纪头几十年。在此背景下,两种扩大积累的构成/速度形式因其历史意义以及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而脱颖而出。因此,通常将第一个时期描述为金融主导资本主义(或金融化资本主义),而将第二个时期描述为监控资本主义。
自 1970 世纪 1996 年代以来,金融资本主义变得更加明显,当时福特-凯恩斯主义模式的危机为金融市场日益增长的中心地位铺平了道路。 François Chesnais (2004) 指出,随着金融中介的进步和虚拟资本作为全球经济结构轴的巩固,这一进程进一步加剧。反过来,杜梅尼尔和莱维(1980)指出,在新自由主义政策、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化在 1990 世纪 XNUMX 年代和 XNUMX 年代强劲发展。
大卫·哈维 (David Harvey) (2005) 也将这种转变与新自由主义和对资本增值的不断追求联系起来,并通过空间调整的概念对其进行了研究(资本采用的策略是,通过转移或重组经济和地理空间,以提供新的增值机会,例如全球金融市场的重新配置),从而克服过度积累的危机。
因此,金融化超越了金融市场,开始代表“一种积累模式,其中利润主要通过金融渠道获得,而不是通过贸易和商品生产获得。这里的“金融”指的是与提供(或转移)净资本以期获得未来利息、股息或资本收益有关的活动”(Krippner,2005,第 174-175 页)。
于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公司开始优先考虑股票回购、资产证券化等策略,重新配置生产性投资,增加短期财务回报,从而通过使各项活动服从于金融逻辑来改变全球经济关系。这种逻辑不仅限于银行业,还渗透到经济的不同领域,从资产证券化到将必需品(如住房和养老金)转变为投资工具。
按照同样的思路,杜梅尼尔和莱维(2011)认为,金融化不仅限于从生产资本到投机的简单转变,还代表着一种结构性变化,它重新定义了资本家、工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并在其自身逻辑下建立了新的动力。作者强调,新自由主义时代“[…]导致了庞大而沉重的全球金融结构的建立,尤其是在美国,但也包括世界其他地区[…]”(Duménil & Lévy,2011,第 6 页)。这一过程使得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战略性地布局到最具优势的行业和地区。
拉帕维察斯(Lapavitsas,2009)对金融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强调金融部门的逻辑和价值观如何深深渗透到社会、个人和国家生活之中。对于作者来说,金融化超越了市场的功能,改变了伦理道德规范,甚至人们的心态。一个例子就是风险概念,它以前仅限于金融领域,现在被用作一种修辞工具,以证明投机行为的合理性并使市场波动合法化。
拉帕维查斯认为,在全球舞台上,金融继续决定游戏条款,并因此使国家和民主本身服从于金融资本的利益。这一批评与大卫哈维 (2005) 的分析相一致,他指出新自由主义是生活基本方面私有化和商品化的驱动因素,导致了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稳定的反复循环。
简而言之,正如弗朗索瓦·谢奈(François Chesnais,1996)所解释的,金融化的本质在于将任何资产(无论是否生产性资产)转化为创造金融价值的工具的能力。这一过程通过证券化等机制实现,其中未来的收入流转换为金融市场上可交易的资产。这样,原本与金融逻辑无关的活动就服从于金融资本,扩大了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迄今为止,这一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房地产市场。
该行业最初专注于建筑和住房,随着证券化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激增,该行业成为金融化的中心。这一动向最终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其规模堪比XNUMX世纪大萧条,建立在升值预期基础上的金融资产崩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系统性危机。
但必须明确的是,资本主义金融化不应被看作是19世纪末才出现、20世纪末才巩固下来的独特阶段,而更应该被看作是资本本身逻辑的内在发展。这一时期,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实时金融操作成为可能,并且创造出了日益复杂和投机性的工具,推动了这一进程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在阐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生息资本的兴起,资本逐渐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出来时,就已经发现了这种趋势。
这一现象表明资本不再需要直接与物质生产挂钩来实现价值的增加;相反,它可以通过投机和金融动态自主地繁殖。他观察到,随着信用体系的扩张,形成了一类纯粹的货币资本家,他们对生产过程的参与是间接的或根本不存在的。这一现象反映了资本积累动态的根本性转变,货币开始以一种明显独立于生产过程的方式升值,从而加剧了经济的金融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以“新的形式”发展了“私人财富的社会性质的对立”,正如马克思本人在《资本论》第三卷第27章分析“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所解释的那样。
这一现象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是,马克思早已强调,资本倾向于使个别资本家的形象变得多余:“资本家作为多余的人物而消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系统本身的组织方式使得资本主义财产可以由股东和金融机构管理,而不需要直接参与生产的所有者。
他这样描述这一过程:“[…]随着信用体系的发展而发展的股份公司倾向于将这种行政工作作为一种职能,与资本的占有(无论是自有的还是借入的)日益分离,就像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司法和行政职能与土地所有权分离一样,在封建时期,它们是土地所有权的属性。一方面,积极的资本家与简单的资本所有者即货币资本家对立,由于信用的发展,同一货币资本取得社会性质,集中在银行,并由银行贷出,而不是由它的直接所有者贷出;另一方面,简单的公司董事不以任何名义拥有资本,无论是贷款还是任何其他形式,尽管他履行着与积极的资本家本身相适应的一切实际职能,但在生产过程中剩下的只是雇员; “资本家作为一个多余的角色而消失”(马克思,2017,第437页)。
这表明,在资本流动过程中,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发生了融合,因为两者都开始由金融机制(银行、资本市场、企业合并)管理,而不是依赖于古典资本家的个人行为。这样,马克思预见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即金融化和投机起着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段”,而是积累逻辑的自然发展。
2018年,以分析技术、数字经济和大型科技公司对社会的影响而闻名的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肖莎娜·祖博夫出版了《监控资本主义时代:在新的权力前沿为人类未来而战》一书。该书于2020年在巴西出版,引入了“监控资本主义”的概念来描述XNUMX世纪资本主义的新格局——这是本评论的中心主题。
从 2000 世纪开始,大型数字平台的兴起开创了这种新的积累范式,它打破了传统模式,建立了一种基于行为数据的提取、处理和商业化来预测和影响未来行为的经济。必须强调的是,监控资本主义不是技术,也不是“狂热技术专家的偶然事件”,正如前述作者正确强调的那样: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渗透到技术中并将其付诸行动的逻辑[…]它是一种在数字环境之外无法想象的市场形式,但它与“数字化”并不相同(Zuboff,2020 年,第 26 页)。归根结底,它是一种“[…]有害的资本主义,它学会了狡猾地利用其历史条件来保证和捍卫其成功”(Zuboff,2020 年,第 29 页)。
然而,在直接分析他的作品之前,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本积累之间的过渡和重叠,强调它们的指标如何不同,同时又如何相互补充。尽管它与金融资本主义一样,不断追求资本积累,但其动力在几个方面却有所不同。首先,两种模型的价值来源不同。
金融资本主义建立在投机和资产增值的基础上,而监控资本主义则从大量收集个人数据中提取价值,也就是说,它建立在对人类经验本身的占用的基础上。数字平台因此将日常互动转化为商品,将积累的逻辑转移到主观领域。第二,技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金融资本主义中,技术有助于优化交易和市场策略;在监控资本主义中,它们是积累的基础,使得能够不断捕获和分析人类经验。
社会和政治影响也存在差异。金融资本主义通过周期性危机和加剧的不平等产生经济不稳定,而监控资本主义则损害隐私和个人自主权,巩固社会控制机制。此外,监管也遵循不同的路径:自2008年危机以来,金融业一直是监管的对象,而监控资本主义则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管的环境中运作,并抵制数据保护措施和数字权利。
归根结底,与工业化和金融化的资本主义不同,监控资本主义声称“[…]利用人性材料来制造新的商品。如今,人性被刮下来、撕下来,用于新世纪的市场工程。认为这种伤害可以归结为用户未收到其所提供原材料的报酬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令人反感的”(Zuboff,2020 年,第 121 页)。
鉴于这一历史演变,人们不禁要问,当代资本主义是否是一种混合模式,其中金融化和数字控制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统治和剥削形式。这种合并不仅改变了经济动态,而且改变了权力结构,加剧了不对称并巩固了社会和政治控制机制。
金融逻辑和数字监控的同步推进表明,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积累机制,而是两者之间的深度交织,其中价值提取既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也通过行为数据的密集使用进行。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全球经济的基础,并对民主、监管和个人权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它可以被更好地称为数字金融监控资本主义。
监控资本主义、行为盈余和数字极权主义的兴起
一种以大量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的兴起,是在数字时代将提供归属感和个人自主空间的承诺下出现的。然而,正如 Zuboff (2020) 所解释的那样,这一承诺逐渐被以行为数据的提取和商业化为中心的体系所取代,疏远了个人对自身信息的控制。
这个看似新的数字家庭最终却变成了一个流放之地,在这里,用户沦为新资本积累模式的原材料来源。这种流放不仅反映了对数字体验主权的丧失,也体现了一种经济逻辑的巩固,即将个人数据转变为一种战略资源,并被大型科技公司以不对称的方式加以利用。事实是,“[…] 在我们有机会考虑和决定情况之前,数字现实正在接管并重新定义一切熟悉的事物 […]” (Zuboff,2020 年,第 14 页)。
随着《监控资本主义时代》的出版,祖博夫对社会和经济研究领域的贡献变得更加显著。他的作品融合了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全面而多维的视角。然而,这本书的主要理论贡献或许并不完全是对“监视资本主义”的特征描述,而是行为盈余概念的提出:这一新的资本积累指标的基础。虽然监控资本主义的概念描述了基于数据提取的资本主义积累的新阶段,但行为盈余的概念揭示了该系统运作和扩展的机制。
Zuboff (2020) 将行为盈余定义为用户生成的数据(“我们的声音、个性和情感”)中超出改善数字服务所需的部分,这些数据不会被丢弃或保护,而是会被平台挪用进行处理,转化为对未来行为的预测,随后进行商业化。正如她所指出的:“[…]行为盈余被制度化,成为依赖监控的新型商业的基石 在线 规模上。员工 Google 将该公司的新行为预测科学称为‘点击物理学’”(Zuboff,2020 年,第 109 页)。
这一概念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数据提取并不是数字经济的简单副产品,而是其主要的积累引擎。在工业经济中,原材料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然后转化为消费品。而在监控资本主义中,原材料就是人类经验本身,未经同意就被收集起来,通过算法提炼,以产生高利润的预测:“[…]这里的大模式是从属和等级制,公司和用户之间原有的互惠关系服从于衍生项目,即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获取我们的行为盈余。我们不再是价值实现的主体。我们也不是像某些人坚称的那样,是谷歌销售的“产品”。相反,我们是谷歌预测工厂提取和征用原材料的对象。有关我们行为的预测是谷歌的产品,它们卖给公司的真正客户,而不是我们。我们是实现他人目的的手段”(Zuboff,2020 年,第 99 页)。
行为盈余的操作化,即将经验转化为数据,是通过渲染操作来实现的(翻译): “[…] 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来实现剥夺,将人类的经验作为数据化的原材料,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从制造到销售[…]” (Zuboff, 2020, 第 283 页)。这一机制超越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建立了一种基于对人类经验的建模和操纵以实现资本积累的新经济逻辑。它最终代表了“[…]从一开始就定义市场项目的‘简单盗窃的原罪’的具体操作化。谷歌渲染了地球及其街道和房屋,无视我们的同意和抗议。 Facebook 将社交网络及其无限的细节转化为公司行为未来市场的利益[...]” (Zuboff,2020 年,第 291 页)。
这种操作化的最后一个前沿是身体的呈现,这是监控资本主义最极端的发展之一,它巩固了一种积累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基于行为的捕捉,还基于对人类物质性的占有,通过将人类自身的生理机能转化为经济资产。
因此,行为剩余概念的重要性超越了“监视资本主义”这个术语本身,因为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定义这种模式的新剥削关系。监控资本主义可能被错误地解读为数字资本主义的延伸或信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但行为剩余的概念明确指出,该系统的创新在于将人的主观性转化为商品。
正如前面引文所强调的,这一概念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是它相对于用户的自主性。与传统模式不同,消费者会故意提供数据来换取服务,而数据提取则是不透明的,而且通常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 谷歌的行为盈余商店现在涵盖了在线环境中的一切:搜索、电子邮件、文本、照片、歌曲、消息、视频、位置、沟通模式、态度、偏好、兴趣、面孔、情绪、疾病、社交网络、购买等等[…]”(Zuboff,2020 年,第 162 页)。
这种提取通过各种策略实现,例如通过数字游戏进行被动数据收集、通过连接设备进行持续监视以及在个人完全意识到其意图之前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行为。这种逻辑打破了资本主义传统的交换理念,建立了一种不对称模型,数字平台不仅成为中介机构,而且成为信息生产和控制的主权实体。
这种逻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游戏 神奇宝贝GO, 由开发 尼安蒂克,一家与谷歌关系密切的公司。乍一看,这款游戏似乎只是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化现象,玩家在其中探索现实世界以捕捉虚拟生物。然而,正如 Zuboff (2020) 所表明的那样, 尼安蒂克 不仅仅是提供有趣的体验,而是为商业目的创建一个复杂的行为修改引擎。
在传统的数字广告模式中,公司付费展示广告并希望消费者做出回应。已经在 神奇宝贝GO,关系被逆转了:玩家通过游戏机制被巧妙地引导到某些物理位置——比如商店、咖啡馆和餐馆——而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动受到商业利益的引导,而不仅仅是受到 设计 游戏的。正如上述作者所强调的,“[…] Niantic 无与伦比的成就是将 游戏化 以向真正的客户保证结果的方式:参与游戏所创造和庇护的未来行为市场的公司”(Zuboff,2020 年,第 381 页)。
这种货币化模型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机制,玩家会因遵循某些行为模式(例如访问赞助地点)而获得奖励,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行为调节实验。
所以 神奇宝贝GO 举例来说,监控资本主义如何超越单纯的数据收集,成为一种积极的行为控制系统,其中数字和物理之间的界限被消除。这代表了行为盈余占用的新水平,因为提取的逻辑不再局限于空间 在线,而是扩展到城市流动性的重新配置和公共空间本身的体验。这样一来,也证实了Zuboff (2020) 的中心论点,经济价值不仅在于分析个人过去的行为,还在于预测和塑造他们未来行为的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定义市场、技术和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行为盈余的概念对政治和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广义上讲,如果在工业资本主义中,核心冲突是在资本与劳动之间,而在金融资本主义中,核心冲突是在投机与生产之间,那么在监控资本主义中,争端发生在对人类行为的控制和社会生活的可预测性领域。
这种模式不仅将个人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扩展了行为调节和干预的机制,将社会带入数字极权主义时代:一种新型的统治,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不是通过明确的强制来强加的体系,而是通过无形的操纵和将人类经验转化为商品来强加的体系。
它基于三大支柱:(i)大量收集数据和创建行为档案,(ii)算法操纵和行为调节,以及(iii)监控正常化和缺乏监管透明度。从这个角度来看,“[…] 监控资本主义及其迅速积累的工具权力超越了资本主义野心的历史规范,宣称对人类、社会和政治领域的统治远远超出了私营企业或市场的传统制度领域[…]”(Zuboff,2020 年,第 33 页)。
数字平台影响选举偏好和塑造公众话语的能力在 剑桥分析公司。该案件揭露了数百万用户的个人数据如何被泄露 Facebook 未经明确同意而收集,并用于“[…]基于个性的‘微行为定位’,以支持“离开“[脱欧],在投票时 Brexit,以及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表现[…]” (Zuboff,2020 年,第 335 页)。
该计划涉及通过 测验 心理上的,最初看起来似乎是无害的。然而, Facebook 允许应用程序不仅可以收集直接参与者的数据,还可以访问平台上他们的朋友的信息。这 剑桥分析公司 利用这些数据创建了选民的详细心理档案,从而实现了针对性强的微目标活动,可以影响选民的情绪、信仰和政治决策。
这些平台对数字空间的占领强化了一种不透明的治理模式,私营公司对基本的政治进程施加影响。正如祖博夫(Zuboff,2020)所警告的那样,这种动态开启了数字极权主义的新时代,其中行为数据流被用来巩固权力和限制个人自主权。如果说过去的政治主要由政党、意识形态和公开辩论所主导,那么现在它则受到算法和 大数据.
这种信息控制模式产生了结构性的权力不平衡,公民失去了对自己数据的自主权和主权,而企业和政府开始对社会行使预测权力。监控的正常化增加了对数据提取的被动接受,使得个人越来越容易受到算法操纵。这种知识不对称是监控资本主义的特征,它使当代民主国家服从于一种新的治理逻辑,在这种逻辑下,权力不再集中在国家,而是集中在没有有效监管的私人平台上。
因此,数字极权主义代表了信息时代权力的变异,巩固了基于系统监视、预测操纵和对人类主观性的剥削的统治模式。通过将行为数据转化为商品并构建新的社会控制架构,监控资本主义不仅重新定义了市场动态,而且对民主、隐私和基本权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就是说,“[…] 到目前为止,是监控资本不受法律约束的不对称权力决定了谁来决定”(Zuboff,2020 年,第 394 页)。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代表了一个典型例子,即监控资本主义如何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控制体系。在该国,国家在数字监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将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整合到以社会控制为重点的政治结构中。
Zuboff (2020) 强调了社会信用体系,这是一项政府举措,旨在收集和处理公民行为数据,并为他们分配分数,这些分数决定了从获得贷款到旅行或获得某些工作的可能性等一切。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代表了信息力量的最大体现,其中监视不仅可以预测行为,还可以积极地塑造行为,通过限制和制裁奖励期望的行为,惩罚偏离行为。
简而言之,行为盈余的概念比“监视资本主义”这个术语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新经济体系的本质。它不仅揭示了数据是如何收集的,还揭示了数据为何被挪用,以及这种挪用对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有何影响。如果没有这个概念,对监控资本主义的批判可能仅限于关于隐私的讨论,而事实上,这关系到资本、主体性和权力之间关系的结构性转变。
资本与监控资本主义时代:数字金融监控资本主义下的持续剥削
19 世纪、20 世纪和 21 世纪资本主义的变革展示了其跨越新的经济和技术前沿的适应和扩张能力。卡尔·马克思在他的巨著中 首都1867年出版的《工业资本主义》分析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积累逻辑及其内在矛盾。他认为,资本主义建立在剥削社会劳动以获取剩余价值的基础上,即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其工资所得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并在流通领域转化为利润。
在监控资本主义中,Zuboff (2020) 引入了行为盈余的概念,如前所述。因此,与剩余价值一样,这种剩余通过预测和改变行为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和行为剩余之间的类比揭示了资本主义逻辑的连续性:在这两种情况下,剥削的发生并没有给那些创造价值的人提供公平的补偿。然而,剩余价值虽然来源于对劳动力的剥削,但行为剩余却是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往往是不知不觉的。
马克思著作中的另一个基本主题是异化,这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的逻辑及其历史发展至关重要。对他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来说变成了陌生人,因为他失去了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和自身生产活动的控制。这种疏离感并不局限于工作,还影响个人与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在监控资本主义中,这种逻辑扩展到数字领域,不仅使个人疏远生产性工作,还使他们疏远自己的经验、偏好和行为。根据 Zuboff (2020) 的说法,大型科技公司将人类体验工具化,将数字交互转化为 商品 为预测和控制模型提供信息。
这种新的异化形式表现得深刻而全面:隐形的算法塑造偏好,引导消费者决策,影响社会关系,甚至决定政治选择,而个人对这些过程没有充分的认识或自主权。其结果是一种新的征用制度,其中人类的主观性本身被转化为行为预测市场的原材料。
在第一卷的结尾 首都,马克思将原始积累论述为资本通过征用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商品而扩张的过程。监控资本主义可以被解读为这一过程的一个新阶段,其中人类的经验被剥夺并转化为数据以进行商业化。科技公司对数字空间的殖民代表着新一轮暴力积累,社会关系被重新配置以产生经济价值。
Zuboff (2020) 认为,这种新的积累形式不仅基于对劳动力的剥削,而且基于对人类经验的完全占有/剥夺。因此,就像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公共土地被圈占并转变为私有财产一样,数字领域成为由大公司主导的私有化空间。
对于马克思来说,无产阶级是战胜资本主义的核心历史力量。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于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工人阶级虽然是财富的生产者,但却被剥夺了其自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产阶级的解放取决于工人能否认识到自己在剥削结构中的地位,并从那里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剥夺剥夺者”并建立“[…]一个自由人的协会,他们使用集体生产资料,有意识地将他们的个人劳动力作为单一的社会劳动力来使用[…]”(马克思,2023年,第153页)。
在监控资本主义中,剥削的动态变得更加分散和不透明。正如 Zuboff (2020) 所说,剩余价值的占有不再仅仅通过在传统生产过程中提取剩余价值来实现,而是通过捕获和商业化个人的行为数据来实现,而且通常是在个人不知情或未经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反抗这种新形式的剥削不能遵循传统阶级斗争的模式。
尽管如此, 首都,作者:卡尔·马克思, 监视资本主义时代作者 Shoshana Zuboff 的著作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剥削和积累逻辑的结构连续性,尽管它适应了新的技术环境。 2020世纪,马克思揭示了如何从雇佣劳动中提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不断积累。在 XNUMX 世纪,Zuboff (XNUMX) 提出了这种动态的新载体:行为盈余,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占有形式,它将人类经验转化为预测和调节行为的原材料。
因此,可以说行为剩余代表了一种新的剩余价值形式,它不再从生产劳动时间中提取,而是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无需补偿或明确同意即可获取、加工和出售。这种逻辑加剧了异化,因为个人不仅失去了对其数据和隐私的控制,而且还失去了对自己主观性的控制,而数字平台则出于商业和政治目的而塑造了自己的主观性。
抵制监视资本主义需要深入了解其机制和策略。如果没有这种理解,任何监管尝试都不足以遏制其系统性影响。除了实施分散的监管措施之外,我们还需要质疑这种积累模式的本质结构,并为恢复个人对其数字存在的自主权和控制权的替代方案开辟空间。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有可能不仅减轻监控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且还能为克服其作为经济范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克服这种模式或许代表了人类在生存延续性和社会再生产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经济体系的基础。人工智能和跟踪技术的快速发展表明,行为盈余的提取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并深深嵌入日常生活中,扩大企业对信息和人类主观性的控制范围。
因此,如果没有与这种转变的规模成比例的回应——无论是通过有效的监管、技术替代品的构建还是经济模式的重组——那么监控资本主义将巩固其作为社会组织的霸权形式的风险,建立一种基于对信息和行为的捕获和绝对控制的权力模式。
所以, 监视资本主义时代 成为理解当代数字经济的重要参考。本书不仅揭示了信息和人类主观性日益私有化的风险,而且警告了这种新制度对民主、个人自主和基本权利构成的威胁。像这样 首都 对于理解和批判 2020 世纪的工业剥削至关重要,而祖博夫 (XNUMX) 的作品在 XNUMX 世纪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揭示了数字时代出现的新统治形式。
附录
Zuboff (2020) 的研究提出了对数字经济动态的创新分析,引入了行为盈余等概念来描述大型科技公司对个人数据的占用。然而,对他们的方法的一个根本批评在于缺乏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劳动力剥削以及这种剥削与行为盈余的关系的更深入的分析。
它并没有直接解决作为监控资本主义核心要素的社会劳动剥削问题。对于马克思来说,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榨取剩余价值,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对无产阶级剩余劳动的占有。相比之下,Zuboff (2020) 强调为了预测和控制行为而征用人类经验,而没有将这一过程与劳动力剥削直接联系起来。
然而,这种新的积累形式并没有消除对劳动的剥削,而是使其改变和复杂化。大型数字平台依赖于庞大的生产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从技术部门工人到内容审核和开采矿物以制造设备等不稳定的任务。这种物质基础的不可见性可能导致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解不完整。
因此,虽然马克思将无产阶级视为具有潜在革命能力的阶级,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矛盾,但祖博夫(2020)并没有在反对监控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发现同等的历史主体。他们的抵抗建议基于国家监管、舆论压力和数字激进主义,而不一定考虑结构性的阶级冲突。
因此,缺乏工作理论 监视资本主义时代 可以看作是一种理论限制,因为它忽视了资本主义积累新形式中劳动剥削的连续性。监视资本主义并不取代剩余价值的提取,而是对其进行了补充,加深了生产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的价值获取。
这种观点表明,反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斗争不能仅限于监管数据收集,还必须包括对维持这种经济模式的劳动剥削形式的更广泛批判。
*何塞·米卡尔森·拉塞尔达·莫赖斯 是卡里里地区大学(URCA)经济学系的教授。著有《21 世纪的新约圣经:关于唯物主义神学的思考》(作者俱乐部)等书籍)[https://amzn.to/4i86Cs8]
参考

肖莎娜·祖博夫 (Shoshana Zuboff)。 监控资本主义时代:在权力新领域为人类未来而奋斗。纽约,纽约时报,2021年,800页。 [https://amzn.to/43Rn9fA]
参考书目
谢奈斯,F. 资本全球化. 圣保罗:Xamã,1996 年。
DUMÉNIL, G. 和 LÉVY, D.《资本主义历史上的新自由主义危机》,[sl],[sn],2011 年。网址: https://www.cepremap.fr/membres/dlevy/dle2011n.pdf
DUMENIL,G. 和 LÉVY,D. 复苏的资本:新自由主义革命的根源。马萨诸塞州剑桥 / 英国伦敦: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 年。
哈维,D。 新帝国主义. 圣保罗:Loyola Editions,2005 年。
KRIPPNER,GR 美国经济的金融化。 社会经济评论, 3(2), 173-208, 2005. 网址: https://www.depfe.unam.mx/actividades/10/financiarizacion/i-7-KrippnerGreta.pdf
LAPAVITSAS,C.金融化资本主义:危机与金融征用。 唯物史观 (17),2009 年。网址: 文件:///C:/Users/micae/Downloads/Financialised_Capitalism_Crisis_and_Fina.pdf
马克思,K.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册: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球进程。 圣保罗:Boitempo,2017 年。
马克思,K.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卷:资本生产过程。 圣保罗:Boitempo,2023 年。
地球是圆的 有谢谢 致我们的读者和支持者。
帮助我们保持这个想法。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