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还原

卡斯滕·霍勒,《滑动门》,2003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Telegram
image_pdf图像打印

通过 布鲁诺·加尔沃*

阿尔贝托·格雷罗·拉莫斯对本书的评论

如果每个科学对象都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特征,正如社会学家阿尔贝托·格雷罗·拉莫斯(1915-1982)所说,那么就必须考虑到,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对国内外所设想的前景以及实现这一前景所面临的挑战都抱有乐观态度的背景下产生的:冷战、亚非非殖民化运动、民主、第三世界的工业化、城市化等等。

与 ISEB 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格雷罗·拉莫斯 (Guerreiro Ramos) 承担了发展一门适合当时情况和时代的科学的任务,在巴西,这门科学被称为国家发展主义。

去年重新发行并重新在出版市场推出 社会学还原最初写于1958年,是一篇面向所有巴西科学家的论文,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在书中,阿尔贝托·格雷罗·拉莫斯提出了一种在巴西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满足巴西国家的需求。

社会学还原《》是格雷罗·拉莫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以一位积极参与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创作,他见证了巴西进入一个新阶段:国家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人民从仅仅维持生存的生活解放出来,走向复杂的消费生活时,他们也从单纯的客体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主体。作为主体,他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格雷罗·拉莫斯认为,这一阶段源于工业化及其带来的两个后果:城市化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国家发展阶段作为科学目的

工业化将与殖民主体化的终结直接相关:要实现工业化,就需要一个国家项目,并且“一个有项目的民族会积极面对自己的处境,根据确定的紧迫性寻求发掘自己的潜力”(第 64 页)。

在他看来,被殖民的民族始终将目光投向外部;殖民地(或当代殖民条件)作为一种反射性经济,始终是大都市的一个项目和工具。然而,当一个民族开始拥有一个项目时,他们便获得了一种主观的个体性,将自身视为一个参照中心。

格雷罗·拉莫斯认为,工业化进程导致巴西民众的政治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国家不同,城市化国家的高人口密度和更快的生活节奏将带来集体心理的变化,而城市生活的张力则带来了组织的可能性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第66页)。

工业化和发展最终带来了购买力的提升和劳动力的专业化(有时这需要更高的正规教育水平)。格雷罗·拉莫斯认为,民众通过融入国家内部消费市场的互动空间,发现了政治。这种互动空间的形成,得益于国家内部消费市场的形成,而消费市场是后殖民时期经济向外拓展的结果。

因此,他认为:“一个群体越是吸收非植物性消费习惯,其政治意识就越强,获取资源以确保更高生存水平的压力就越大。不稳定的生存标准使人们处于对自然的奴役状态,不利于其主体性的深化。”(第70页)

巴西社会的这一新阶段体现了一种历史人格的集体工程,体现了国家自主、自主决定的诉求(第72页)。在此背景下,它需要自身的分析方法、一门特殊的科学、一门独特的社会学。

简而言之,拉莫斯的著作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一个国家走在发展主义的道路上,需要一门能够满足这一历史阶段需求的科学。由于这一阶段具有历史性,因此只有从其自身历史背景中产生的成果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国家社会学。

在本著作中,作者试图发展一种理论工具,它将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和存在的态度、一种批判性地吸收外国产品的方式和一种本体论(Bariani,2015 年,第 16 页)。

社会学还原作为一种同化方法

简而言之,作为国家科学发展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工具——社会学还原,被定义为“一种旨在发现社会现实的对象和事实的具有历史性质的参照假设的系统态度”(第 74 页)。

否则,它就意味着要消除那些因其附属性和次要性而妨碍理解和获取特定信息本质的因素。这是因为社会学还原论基于一种视角主义逻辑。对格雷罗而言,事物(科学的、文化的)所处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它们。如果转移到另一个语境,它们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科学建立在历史框架(参照系)之上。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探寻事物的内涵,揭开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的帷幕。“每一件事物都蕴含着它所处的历史整体,因此,就其所有构成要素而言,都是不可转让的。”

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插入式的立场:将文化产品的历史形容词注释“放入括号中”,并抓住其决定因素,以便在另一个语境中,它可以作为补充,而不是作为新的阐释的范本。社会学还原反对字面移植。

由此也可以推断,广义上的社会学还原意味着探寻特定元素的本质,从而理解为其核心内容。[…] 系统性的态度使我们能够获得这种本质,并明确赋予这些文化对象本土身份的外围元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外围元素实际上可以影响对象在不同于其最初构想的现实中对其核心内容的吸收(Bergue and Klering,2010,第141页)。

从这种系统性的态度出发,首要目标是能够利用外来的、“外来的”贡献,恢复其普遍性,并通过本土的特殊性来调和它们。社会学的还原并非出于“嫉妒报复”,只使用内生的、“本土的”东西。

格雷罗·拉莫斯认为,引进科学对所有民族来说都至关重要。“格雷罗·拉莫斯深知,科学具有普适性,因为它源于遍布各地的专家们有组织的努力,并且拥有相同的语义圈”(Leite,1983,第77页)。

然而,正如巴里亚尼(2015,第17页)所解释的那样,它始于这样的思考:科学家作为社会存在,存在于世界之中,并属于世界(正如他接近马丁·海德格尔那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现自己被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因此,他的行为、价值观和世界观必然植根于其物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特定存在。“因此,思维(以及科学思维,尤其是社会学)只能是某种相对化的、相关的、从特定视角引导的东西。”

在格雷罗·拉莫斯看来,巴西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问题在于,它的科学家脱离了现实,有时受第一世界国家卓越中心的科学声望驱使,在本国语境中机械地、不加批判地移植外来的科学技术,而不考虑其真正的适用性。在他看来,这种对技术和研究的简单类比重复完全违背了科学的本质,因为它忽视了每个历史情境的构成性特殊性。

“在边缘国家,社会学不再落后,因为它摆脱了声望的影响,并致力于从它所融入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归纳出它的规则”(第 30 页)。

因此,这种还原被插入,是科学家拒绝科学殖民关系的一种表达,他认为殖民化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从属状态,这将对身份的建构产生影响。被殖民的主体是那些为了损害其本土文化而屈服于现代文化所构建的价值观和观念的人。”(Filgueiras,2012,第347页)

基于这一问题,格雷罗·拉莫斯(Guerreiro Ramos)假定社会学还原的态度可以用七个一般概念来描述:(i)它是一种有条理的态度;(ii)它不承认社会现实中存在没有预设的对象;(iii)它假定了世界的概念;(iv)它是透视主义的;(v)它的支持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vi)它是对外国经验的批判性吸收程序;(vii)尽管它的集体支持是大众经验,但它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态度。

对于每个假设,格雷罗·拉莫斯都阐述了其论证依据。我们可以概括地总结其中的一些论证。社会学还原是一种系统性的态度,因为它并非自然而然或自发的;它是一种遵循规则的评估,力求净化对象最深层的含义。

假设2、3和4涉及一个已经讨论过的方面,即格雷罗·拉莫斯如何将语境视为客体的组成部分。“因此,世界的概念规定,寻求文化的指涉要素来规定其目的,是社会学还原的基础。社会学提供的解释活动必须解释这种世界的概念,在这种概念中,知识对象与试图解释它们的主体密不可分。”(Filgueiras,2012,第354页)

第五和第七个假设与临界质量的构建密切相关,格雷罗·拉莫斯将临界质量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自我解放、力求自我主宰,并因此拥有一个集体的、受民众拥护的国家计划所必需的条件。因此,对“减量”的支持并非来自研究者的“头脑”,而是社会在当前物质条件下所固有的。

最后,第六点描述了其主要功能特征。格雷罗·拉莫斯·拉莫斯(第6-74页)强调:“社会学还原并不意味着孤立主义,也不意味着对地方、区域或国家的浪漫式推崇。相反,它是由对普遍性的渴望所驱动,但这种渴望是以地方、区域或国家为中介的。”

承诺法则

社会学还原在方法论上基于四条定律,或者说,在自然科学领域之外,是四条趋势。第一条是承诺定律:在边缘国家,还原只能发生在那些对其研究环境采取参与或自觉承诺态度的科学家身上。

格雷罗·拉莫斯所指的自觉承诺,是指科学家将自身理解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和情境性的存在,而非仅仅复制科学,或以科学为名进行夸夸其谈。它是指社会科学家系统地融入其自身社群的视角,这与“民族是一个社群对其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和认知的集合”这一理念相一致(Filgueiras,2012,第355页)。

妥协法则基于一种彻底的批判,即对科学实践或科学生产的存在基础的反思。“我们在此探讨的妥协,就其系统性而言,将科学家置于人类共同体的普遍视角之中。在这种妥协中,区域性和民族性并非最终的条件,而是普遍性具体化的直接条件。”(第101页)

“这表明,研究者对世界的理解并非完全由智力努力构成,也并非首先由智力努力构成,而是非智力努力以及科学家自身的存在主义视角。因此,研究者会受到存在主义先验的制约,即他与其所处特定世界中的客体/人的经历,以及其历史社会背景的影响,无论他是否意识到这种制约。”(Capelari 等,2014,第 9 页)

外国科学成果辅助性法律

第二条定律是关于外国科学成果的附属性规律:从社会学还原的角度看,所有外国科学成果原则上都是附属性的。透视主义的性质解释了这条定律,认为对象的语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它们。

格雷罗·拉莫斯(Guerreiro Ramos)以“国家”概念为例,作为社会学的对象,国家概念具有不同的形式(意向性),并指向相应社会学家的指涉行为(意向性),根据所研究的国家,其解读也有所不同。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家社会学并不预设社会学因国家而异,而是预设构建社会知识的背景和文化至关重要”(Filgueiras,2012,第355页)。

这里值得强调作者的长篇引文。“只要我们通过社会学还原,在社会学产品产生的语境中发现其意义(例如,国家的不同诺姆),我们就能将它们用作补充,以一种不仅仅是模仿的诺伊斯(noesis)的方式。” (第110页)

这是因为,在格雷罗·拉莫斯看来,任何体系、理论、概念、研究技术或方法,除非是为了无用的目的而开发,否则总是会遭遇某种强加,而正是在这个“为了”中,找到了事物的历史引号。“当我们使用一件物品或产品时,不对其进行任何简化,我们就被它所承载的意向性所牵连。遵循这一规律,社会学家就会将外国产品作为理论阐释的原材料,并受其所处社会特定因素的影响。”(第110页)

但在一个人民成为主体的国家,社会本身就将研究者必须承担的任务摆在了研究者面前。“这些任务不再由社会学家的个人喜好任意选择,而开始由社会共同体决定。在殖民国家,社会学思辨的空洞本质显而易见,它没有自身的诉求,而是顺应着外来潮流的变化。”

科学一般陈述的普遍性规律

社会学还原的第三定律是一般科学陈述的普遍性定律:科学的普遍性仅在一般陈述的领域中得到承认。科学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其从业人员共享相同的语义圈,并且是全球合作努力的一部分。“正如他本人所宣称的——‘科学中没有雅各宾主义的空间’——除非建立在普遍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之上,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取得进步”(Leite,1983,第77页)。

然而,由于科学是为了满足某种强加而产生的,而这种强加又具有历史性,因此有必要采取插入语的态度,删除其历史引号,以捕捉其普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学还原论并不否定科学的普遍性,而是要求研究人员将科学工作提交给他或她所处的社会群体的要求。”(Capelari 等,2014,第 10 页)

这也并非将“民族科学”与单纯的“应用科学”混为一谈。正如前文所述,历史现实对研究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作者认为,如果从特定社会现实中建立起来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前提来分析发展进程,并借鉴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经验,边缘国家的政治家和管理者往往会倾向于针对这些国家的实际问题采取矫枉过正的解决方案。边缘国家不应该寻求那些只会复制资本主义中心国家所走道路的矫枉过正的解决方案,而应该寻求需要战略视角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Filgueiras,2012,第358页)

相变定律

最后,我们还有阶段定律:特定社会问题的根源总是由该社会所处的阶段所决定。阶段思维基于总体范畴。阶段是一个历史社会的总体,其各个部分辩证地相互关联(Ramos,2024,第125页)。“因此,第四定律关注的是,如果不将事实与现实(阶段)联系起来,与它们所融入的生活或历史联系起来,就不可能理解事实”(Capelari等,2014,第10页)。

阶段的划分是通过对特定事实进行经验观察,以比较和事后的方式进行的,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归入相关的类别。作为阶段规律的一个例子,拉莫斯(2024,第124-125页)列举了马克思对生产方式(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等)的历史社会过程的分析。在这种分析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因此也存在特定的问题。

然而,“阶段”的概念并非对应于因果关系的线性思维,“而是对应于对构成社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的历史时刻的理解”(Filgueiras,2012,第356页)。再次强调,如果科学是为了解决某种强加于人的问题,那么这种强加于人的问题就取决于该社会所处的阶段。因此,要理解科学的性质,就必须考察其所处阶段的所有关系。

阶段律也赋予了科学对象以历史性。“在每个时期,科学都构成了意义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每个历史时期世界观的支流,因此,不能声称自己是永久有效的。”(拉莫斯,2024,第146页)

格雷罗·拉莫斯的遗产

正如格雷罗·拉莫斯所言,没有任何科学假设能够声称永远有效。几十年后,在社会学还原的案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时间的痕迹,以及在某些方面与今天截然不同的处境。

民族主义、工业主义和进步的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霉菌,谴责了捍卫有限自治和边缘地区资本主义发展的民族资产阶级方向的愿景的衰老(Bariani,2015,第23页)。

可以方便地争辩说, 社会学还原 巴西社会学经典的产生,源于一个国家几十年前的发展计划被打断,经历了去工业化,并在国际分工中巩固了作为出口国的地位。 商品.

然而,最近几位研究人员对它的拯救表明,社会学的简化是有关联的,而这位来自巴伊亚的知识分子实现了这一点,就像赖特·米尔斯在 社会学的想象,产生了一部知识社会学的伟大著作。

拉莫斯尤其是一位社会学还原论的杰出倡导者,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卡尔·曼海姆、海德格尔、萨特、弗朗茨·法农、韦伯、马克思和埃德蒙德·胡塞尔的思想。他甚至从胡塞尔那里汲取了现象学还原论的概念,或者 年龄,作为一种括号态度——将世界的有效存在(或在世界内)置于括号中——以及意识的意向性和透视主义的态度”(Bariani,2015,第 18 页)。

但这并非仅仅是将现象学还原论简单地移植到社会学领域;而是一种独特的阐释。“我们从胡塞尔那里获得的,与其说是他方法论的哲学内容,不如说是他术语学的片段”(第44页)。格雷罗·拉莫斯也不认为自己是现象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学还原论并不局限于社会学领域,也适用于其他知识领域。格雷罗·拉莫斯指出,在社会学还原论出现之前,“技术还原论”在殖民时期的巴西就已经存在。当时,农民在与自然直接接触时,意识到外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总是适合自身条件,于是采取了还原论的态度。

他说,在古代社会,简化是各部门的要求。而在其他领域,例如自然科学,简化往往更容易被采用。问题的“意识形态含量”越低,抵制简化的倾向就越小(第47页)。

因此,社会学简化理论的接受始终面临同行的抵制。自1953年在拉丁美洲社会学协会第二届大会上提出以来,格雷罗·拉莫斯一直与弗洛雷斯坦·费尔南德斯和达西·里贝罗等人进行学术探讨。

弗洛雷斯坦尤其主张,科学应该遵循严格的、普遍的制度化标准,无论一个社会的历史和社会特殊性如何,以开展社会学工作。社会科学需要摒弃早期巴西阐释家所特有的散文式特征,并以普遍的科学标准将社会学家的职业制度化。

另一方面,格雷罗·拉莫斯认为:“巴西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探寻一种意识涌现的视角。巴西社会学的首要任务,即观察国家的历史社会状况,探寻社会的生存状态,使其意识到自身的状况,并使其能够反思自身的轨迹和终结”(Filgueiras,2012,第350页)。

正如 Bariani (2015, p.23) 正确总结的那样:“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 社会学还原我们从来没有在本土化的情况下如此世界化,同时,我们的世界主义也从来没有如此本土化。”

*布鲁诺·加尔旺 是圣保罗大学神经数学研究、创新和传播中心的研究员.

参考


阿尔贝托·沃里尔·拉莫斯。 社会学还原.纽约,纽约,2024年,256页。https://amzn.to/4kkPU9h]

参考书目


BARIANI,E.出生证明:出版背景下的社会学简化。 CRH笔记本,第 28 卷,第 73 期,第 15-25 页,2015 年 XNUMX 月。

BERGUE, ST; KLERING, LR 管理技术转换过程中的社会学还原。 组织与社会,第 17 卷,第 52 期,第 137–155 页,2010 年。

卡佩拉里、米高梅;阿方索,YBGDADDCSS; GONÇALVES,ADO Alberto Guerreiro Ramos:社会学还原对巴西公共行政科学领域的贡献。 RAM. Mackenzie 管理期刊,第 15 卷,第 98-121 页,2014 年 XNUMX 月。

FILGUEIRAS,F. DE B. Guerreiro Ramos,社会学还原和后殖民想象。 CRH笔记本,第 25 节,第 347 页。 363–2012,XNUMX 年 XNUMX 月。

LEITE,JC DO P. Guerreiro Ramos 以及社会学还原概念在巴西发展中的重要性。 公共行政杂志,第 17 卷,第 1 期,第 77 至 83 页,77 年 83 月 18 日。


地球是圆的 有谢谢 致我们的读者和支持者。
帮助我们保持这个想法。
贡献

查看作者的所有文章

过去 10 天内阅读最多的 7 篇文章

2025 年马查多·德·阿西斯奖
丹尼尔·阿方索·达席尔瓦:外交官、教授、历史学家、翻译家、巴西建设者、博学者、文学家、作家。至于谁先谁后,不得而知。鲁本斯、里库佩罗,还是鲁本斯·里库佩罗?
社会学还原
作者:布鲁诺·加尔沃 (BRUNO GALVIO):阿尔贝托·格雷罗·拉莫斯 (Alberto Guerreiro Ramos) 的书评论
反乌托邦作为遏制手段
古斯塔沃·加布里埃尔·加西亚:文化产业利用反乌托邦叙事来煽动恐惧和批判麻痹,暗示维持现状比冒险改变更好。因此,尽管全球存在压迫,但一场挑战以资本为基础的生活管理模式的运动尚未出现。
瓦尔特·本雅明的战争氛围与战争美学
费尔诺·佩索阿·拉莫斯:本雅明的“战争美学”不仅是对法西斯主义的严峻诊断,更是我们这个时代令人不安的一面镜子:暴力的技术可复制性在数字流中被常态化。如果说这种光环曾经源自神圣的远方,那么如今它已消散于战争奇观的瞬间性中,对毁灭的沉思与消费混为一谈。
下次你遇到一位诗人
乌拉里亚诺·莫塔:下次你遇见一位诗人时,请记住:他不是一座纪念碑,而是一团火焰。他的火焰不会照亮大厅——它们在空气中燃尽,只留下硫磺和蜂蜜的气味。当他离去时,你甚至会怀念他的骨灰。
詹姆斯·乔伊斯讲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爱尔兰人在西方文化中的天赋并非源于凯尔特人种的纯粹性,而是源于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他们出色地处理着一种他们并不特别效忠的传统。乔伊斯通过将利奥波德·布鲁姆的日常生活转化为一场无尽的冒险,体现了这场文学革命。
葡萄牙语的起源
作者:恩里克·桑托斯·布拉加 (HENRIQUE SANTOS BRAGA) 和马塞洛·莫多洛 (Marcelo MÓDOLO):在边界如此严格、身份如此有争议的时代,记住葡萄牙语诞生于地理、历史和语言边缘的来回交替之中,至少是知识谦逊的一种美妙体现。
幸福经济与美好生活经济
费尔南多·诺盖拉·达·科斯塔:面对全球指标的盲目崇拜,“美好生活”倡导多元知识宇宙。如果西方的幸福感可以用电子表格来衡量,那么充实的生活则需要知识的断裂——而自然则应成为主体,而非资源。
技术封建主义
埃米利奥·卡法西:对雅尼斯·瓦鲁法基斯新译著作的思考
没有其他选择吗?
作者: PEDRO PAULO ZAHLUTH BASTOS:新财政框架的紧缩、政治和意识形态
巴西女数学家
克里斯蒂娜·布雷奇 (CHRISTINA BRECH) 和曼努埃拉·达席尔瓦·索萨 (MANUELA DA SILVA SOUZA) 撰文:回顾过去 10 年巴西女性在数学领域的奋斗、贡献和进步,让我们了解到迈向真正公平的数学界的旅程有多么漫长和艰难。
查看作者的所有文章

搜寻

研究

THEMES

新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