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福利国家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Telegram

通过 若奥·多斯·雷斯·席尔瓦·朱尼奥*

丹麦劳动保护模式被视为规范和社会有效性的典范,其结构将经济灵活性与对工人的有力保障融为一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代表了劳工权利构建的分水岭,各国实施法律框架来缓解因冲突而加剧的不平等现象。 1919 年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 (ILO) 和《世界人权宣言》(1948 年) 已成为国际规范的轴心,确保了体面劳动、结社自由和充分报酬等原则 (Hepple,2014)。

尽管这类文件的日期早于该时期,但从社会权利与经济重建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指导不同国家背景下的劳工改革时获得了新的意义。

在欧洲背景下,战后重组与全面劳动法规的颁布密切相关,包括规范工作时间、最低工资和工作保障。 Crouch (2015) 强调,尽管工会行动是这一进程的核心,但它因治理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德国,企业共同管理占主导地位;在法国,国家直接干预;英国则实行分散的集体谈判机制。这些分歧凸显了即使在全球压力汇聚的情况下,当地政治传统对权利形成的影响。

在美国,尽管 新交易 尽管 1930 年代建立了集体谈判等基础,但 1945 年后时期暴露出权利的正式扩张与持续存在的种族和性别边缘化之间的矛盾。 Hepple (2014) 认为,美国劳动立法虽然在监管方面具有进步性,但在普及保护方面却面临结构性限制,反映了法律平等与物质不平等之间的紧张关系。

从比较的角度看,这一时期权利制度化取得了进步,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正如 Hepple (2014) 和 Crouch (2015) 所指出的,国际规范的有效性取决于社会运动的密度、民主制度化的程度以及国家调解劳资冲突的能力等因素。因此,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实现了全球标准和当地实践之间的更大协调,而其他国家则面临理论和应用之间的差距。

在丹麦

丹麦劳动保护模式被视为规范和社会有效性的典范,其结构将经济灵活性与对工人的有力保障融为一体。它的巩固不是源于孤立的历史偶然事件,而是工会行为体、社会运动和国家机构之间的辩证过程。正如 Jørgensen (2009) 所强调的,丹麦案例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央集权工会与监管型国家之间的共生关系,这使得带薪工作时间、育儿假和公平工资底线等权利得以稳定,并通过三边集体谈判得以巩固。

工会活动,在 LO 等中心组织(丹麦的土地组织),历史上通过社会凝聚力战略来表达劳工要求,通过制度化的契约来缓解劳资冲突 (Jørgensen,2009)。与此同时,女权运动、环保运动和 LGBT+ 运动等跨部门社会运动影响了劳动立法,推动了反歧视标准和包容性工作环境。马德森 (1999) 认为,这些运动的横向性重新定义了工作中的“保护”概念,将其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并纳入了身份和生态维度。

然而,模型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停滞。全球化不稳定和数字化等动态需要不断适应,例如对数字平台的监管和非典型工人的安全保障。正如马德森 (Madsen, 1999) 和约根森 (Jørgensen, 2009) 指出的那样,体系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工会在不放弃历史成就的情况下吸收新议程的能力,以及在制度创新和权利维护之间取得平衡的能力。

简而言之,丹麦模式不仅因为其高水平的职业安全等切实成果而脱颖而出,还因为其能够将不同参与者整合到一个共同的项目中。然而,这一特点并不能使它免于批评:分析人士指出,工会存在精英主义和适应缓慢的风险,这些挑战需要不断审查,以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中保持其相关性。

这种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这是丹麦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成就的结果,并一直得到强大而活跃的工会的支持。丹麦工会以强大的工会联合会为组织基础,一直在维护工人权利、谈判集体协议以确立公平工资、带薪工作时间、带薪假期、产假和陪产假等福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除了工会行动之外,各种性质的社会运动也在丹麦劳工保护模式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女权运动屈服于保障就业市场性别平等的法律,打击工资歧视和其他形式的不平等。反过来,环保运动也一直在推动采取措施,保​​证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LGBTQI+ 运动一直致力于争取保护工人免受基于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歧视的权利。

值得强调的是,丹麦劳动保护模式正在不断完善。丹麦社会始终关注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以确保工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和扩大。工会行动和社会运动仍然非常重要,以确保丹麦模式继续成为世界的榜样。对于确保丹麦模式继续成为世界的榜样,这一点仍然非常重要。

丹麦劳动监管模式的特点是缺乏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具体立法,而不是建立在工会和雇主之间协商的集体协议基础上的健全体系。根据马德森 (Madsen) (2008) 的说法,这种结构源自三方制度化的历史进程,其中社会行为体的持续参与保证了灵活而又具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有效性。此类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规范从工作时间、带薪休假到职业安全参数等所有事项,巩固集体自治与国家间接干预之间的平衡。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虽然没有受到具体的群众动员法的规范,但却是女权运动和社会监督机制施加的系统压力的结果。 Madsen (2008) 强调指出,缺乏重大的法律框架并不意味着规范的脆弱性,而反映出一种优先考虑持续谈判而非立法仪式的政治文化。这种动态延伸到工作场所的安全,其严格的标准并非源自强制性法令,而是源自工会将技术要求纳入行业谈判的能力。

丹麦福利国家经常被视为理想化的典范,它建立在制度灵活性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共生关系之上。然而,它的稳定取决于维持高水平的工会化(约占劳动力的 67%)和以社会保障为国家凝聚力轴心的政治共识(Madsen,2008)。但批评者指出,面对生产的全球化和非典型就业形态的兴起,这种模式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对传统劳工治理机制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丹麦的“灵活保障”模式通常被视为社会保护与经济适应性之间平衡的理想典范,但它也面临着非典型就业形式持续存在所固有的矛盾。马德森 (2008) 认为,特定行业中不稳定工作和临时工作(如低技能服务和季节性合同)的共存,揭示了历史上以普世权利为基础的体系存在漏洞。尽管从统计角度来看,此类模式被边缘化,但却对劳动力同质性的叙述提出了挑战,暴露了三边监管与全球放松管制压力之间的紧张关系(Juul;Jørgensen,2014)。

不稳定工作的特点是工资低于平均水平、合同不稳定和缺乏社会福利,主要集中在酒店业和季节性农业等领域。尽管存在行业最低工资和集体协议,但它们的持续存在源于结构性因素,包括非必要活动的外包和周期性行业对灵活劳动力的需求(Madsen,2008)。

临时工作受《固定期限就业法》(2005 年)的管制,虽然能保障带薪休假等基本权利,但却加剧了与长期安全网脱节相关的不安全感,正如 Juul 和 Jørgensen(2014 年)所批评的那样。

这种情景的二元性,即低社会不平等与部门不稳定性,反映了制度创新与全球化资本主义外部性之间的辩证过程。虽然丹麦工会中心 (LO) 等工会推动将集体协议扩大到不稳定行业,但分析人士警告称,面对数字平台的崛起和国际竞争的压力,该模式面临被侵蚀的风险 (Juul; Jørgensen, 2014)。在这种背景下,丹麦的“灵活安全”在其普遍主义使命与适应分散的工作现实的需要之间摇摆不定。

社会保护网络

丹麦社会保障网络在整个 2016 世纪不断巩固,是国家干预和集体谈判的混合模式,其有效性源于强大的工会、再分配公共政策和围绕权利普遍性的政治共识之间的共生关系。根据 Esping-Andersen (XNUMX) 的说法,丹麦是 福利国家 社会民主主义,其特点是规范的劳动力市场、高度非商品化和通过累进税制保障公平之间的衔接。在这种模式下,工会不仅就工资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而且作为战略参与者,为不稳定工人提供保护,推动行业协议中纳入包容性条款。

纽约州则通过以下项目补充这一动态: 弹性保障,通过慷慨的失业保险和积极的重新认证政策,将合同灵活性与安全性结合起来(Esping-Andersen,2016)。尽管家政服务和物流等行业的临时合同率有所增加,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典型就业形式的扩张。反过来,民间社会组织则发挥着第三级安全网的作用,为边缘群体(移民、年轻人和数字平台工作者)提供法律支持,因为他们的诉求并不总是能被传统谈判机制所吸收。

该系统的历史性揭示了一条非线性轨迹。如果在 1960 世纪 1970 年代至 XNUMX 年代 福利国家 与权利的普遍化相吻合的是,1990 世纪 65 年代也带来了适应新自由主义逻辑的压力,例如合同的灵活化和公共服务的外包。然而,工会的抵制和高工会化率(XNUMX%以上)的维持保留了该模式的核心,避免了其他欧洲情况下出现的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捍卫不稳定就业将意味着违背丹麦社会契约所依据的有机团结原则。正如 Esping-Andersen (2016) 所强调的那样,系统的弹性取决于平衡体制创新和权利维护的能力,面对自动化和生产全球化,这一挑战变得更加严峻。

Esping-Andersen (2016) 评论说,从 1899 世纪的农业工业经济(其特点是工作时间漫长、缺乏劳动限制和普遍存在不稳定)向强有力的保护体系的转变反映了工会、国家和雇主之间的沟通能力。这一模式以XNUMX年“九月协议”为基础,将集体谈判制度化为一种中央监管机制,用平衡经济灵活性和社会权利的契约取代阶级冲突。

在前期福利国家,丹麦的工作条件符合欧洲新兴工业资本主义的现实:每天工作14至16小时,缺乏事故保护并且剥削童工。工会组织最初四分五裂,但从 1870 世纪 XNUMX 年代起逐渐壮大,推动了诸如 恋人 恋人 1873 年颁布的《劳动法》限制了童工,并创建了第一个互助保险基金(Esping-Andersen,2016 年)。然而,《九月协议》奠定了现行模式的基础,承认工会和雇主协会是合法的对话者,并将纠纷转移到机构调解领域。

O 福利国家 丹麦语在其成熟阶段(1945 年后)通过非商品化政策得到扩张,例如全民失业保险(1907 年推出,1967 年扩大)和带薪育儿假(1970 年)。 Esping-Andersen (2016) 强调,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较高的工会密度(70 世纪 1980 年代一直高于 XNUMX%),这保证了谈判的合法性并避免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然而,该系统也面临着当代的挑战,例如全球化带​​来的灵活性压力以及数字平台上非典型工作岗位的增长——这些现象考验着历史模式的弹性。

工业化

2006 世纪末,丹麦的工业化处于欧洲资本主义崛起的背景之下,其特点是生产现代化与劳动条件恶化之间的矛盾。根据克里斯蒂安森 (14) 的说法,大量农村工人迁移到哥本哈根和奥胡斯等城市中心,造成工人阶级社区过度拥挤,加剧了纺织、冶金和食品工厂的剥削。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XNUMX 小时、缺乏安全设备、工资低于最低生活水平,这些都体现出了一种结构性不稳定的局面,促使工会的形成,例如 Faglig Fælles 组织 (FF)成立于 1871 年,其要求减少工作时间和制定健康法规。

1899 年的总罢工通常被理想化为社会共识的里程碑,但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碎片化冲突。当年40.000月至2006月期间,港口码头、铁路和化工厂等战略行业的XNUMX万多名工人停止工作,要求法律承认工会并设立仲裁法庭。克里斯蒂安森 (XNUMX) 认为,尽管罢工最初遭到警方镇压,但迫使雇主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了“九月协议”。

该协议由丹麦工会联合会 (LO) 与雇主联合会 (DA) 签署,制度化了三方集体谈判模式,以受监管的调解取代罢工,并设立了最低参数,例如 10 小时工作制(8 年减少到 1919 小时)和禁止不公平解雇。

该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结构性因素:到 70 年,工会化程度达到城市工人的 1910%,国家开始通过新 工作场所 1910 年的《劳动法》对带薪假期进行了规定。然而,正如克里斯蒂安森 (2006) 所强调的那样,该模型最初排除了农村工人和家政工人等类别,揭示了权利普遍化的局限性。直到 1930 世纪 XNUMX 年代,随着 福利国家、产假和失业保险扩大到弱势群体。

在当代,“九月协议”的遗产因劳工移民相关的挑战而变得紧张。外国工人主要来自东欧和中东国家,面临着系统性障碍,其中 32% 的资格未被认可(办公桌),根据丹麦就业部 (Denmark, 2022) 的数据,40% 的受访者报告在选拔过程中存在歧视。语言障碍因认证要求而加剧 丹麦证明 3 由于缺乏技术性工作,许多移民只能从事清洁、建筑和物流等行业,这些行业仍然存在临时合同和不规律的工作时间。矛盾的是,这种情况与官方的平等言论共存,暴露了规范性普遍主义与排他性实践之间的裂痕(Christiansen,2006)。

跨国背景下移民的劳动力融入是一个多因素挑战,其中结构性和系统性障碍相互作用,导致不平等现象长期存在。根据贝茨 (2016) 的说法,歧视成为这一过程的中心轴,既体现在显性实践中(基于种族血统的拒绝签订合同),也体现在隐性机制中,例如将移民与低生产率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刻板印象。

实证研究表明,在发达经济体中,即使与本土竞争对手拥有相同的资历,名字带有外国名字的候选人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也要低 30%。例如,在丹麦,根据丹麦人权研究所 (42) 的数据,2022% 的非西方移民报告在工作场所经历过仇外现象。

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差距加剧了这些差异。移民通常不了解法律上的细节,例如《丹麦劳动法》中的时间灵活性条款(用爱去爱) 或组织等级制度的非正式规范,使他们的权利面临侵犯。贝茨(2016)认为,这种信息不对称使他们容易受到“不稳定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酒店和农业等口头合同和不规律工作时间常见的行业。不熟悉举报渠道(如劳动监察或行业工会)会加剧边缘化现象。

有限的社交网络是另一个重大障碍。专业人脉是获得机会的“无形货币”。然而,新移民很少能利用这些资源,特别是在散居社区刚刚兴起的情况下。在瑞典,只有 18% 的职位是通过公共广告来填补的;其余则取决于非正式迹象。这种情况将移民排除在战略部门之外,将他们限制在监管较少的平行经济体中。

移民官僚主义加剧了此类挑战。要求包括文凭验证、最低收入证明和高级语言能力。贝茨 (2016) 指出,2010 年至 2015 年间,欧盟境内 65% 的叙利亚和厄立特里亚移民的同等教育资格申请因“课程差异”而被拒绝,导致他们陷入就业不足的境地。此外,与特定雇主挂钩的临时签证产生了依赖关系,由于害怕被驱逐出境,人们无法报告虐待行为。

这些动态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现工作不稳定性。在丹麦农业部门,34% 的临时移民工人没有书面合同,28% 的工资低于该行业最低工资(Eurostat,2023 年)。矛盾的是,非正规性与官方的融合话语共存,揭示了公共政策和经济实践之间的不和谐。

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倡议试图缩小这些差距。例如,丹麦难民委员会提供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专业培训课程,而诸如 刚到丹麦 集中有关劳工权利的信息。然而,贝茨(2016)警告说,这种努力往往忽视了文化层面:指导计划很少包括跨文化调解,信息材料也很少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或索马里语等语言。

工会的行动存在模糊性。尽管 3F(丹麦最大的工会)已为移民设立了专门部门,但由于相互不信任,其有效性受到限制,只有 12% 的哥本哈根移民表示信任工会代表(丹麦,2021 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欧工会历史上对技术工人的关注,重现了行业排斥的现象。

总而言之,移民的劳动力融合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正如 Betts (2016) 所建议的,有必要结合 主流 (公共政策中的跨领域包容性)与部门平权行动,例如战略部门的配额和对民族创业的融资。与此同时,简化文凭认可和扩大基于技能的签证(而不是临时合同)可以减少这些不对称现象。然而,这些措施需要政治意愿来对抗根植于剥削模式的经济利益。

*小若昂·多斯·雷斯·席尔瓦 他是圣卡洛斯联邦大学(UFSCar)教育系的教授。除其他书籍外,作者还包括 教育、阶级社会和大学改革 (联合作者) [https://amzn.to/4fLXTKP]

参考文献


贝茨,A. 难民经济:被迫流离失所与发展。 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6。

克里斯蒂安森(新佛蒙特州) 北欧福利模式:历史的重新评价。奥登塞:南丹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克劳奇,C. 治理危机后的欧洲社会风险。切尔滕纳姆: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2015 年。

丹麦。 社区绿化 (吉隆坡)。移民融入丹麦劳动力市场:2021 年感知调查。哥本哈根:KL,2021 年。

丹麦。人权研究所(DIHR)。劳动力市场歧视年度报告。哥本哈根:DIHR,2022 年。

埃斯平-安德森,G.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大世界.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6 年。

欧盟统计局。 农业部门劳动力市场状况:2023 年欧盟比较分析。卢森堡:欧盟出版局,2023 年。

赫普尔,B. 平等:新的法律框架。牛津:Hart Publishing,2014 年。

约根森,H.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工人保护和“侧翼安全”:丹麦灵活保障方案如何解决全球化经济中的失业和社会问题? 智利圣地亚哥,拉加经委会/联合国,2009 年。

JUUL,I.; JØRGENSEN,H.丹麦双重制度和职业自治面临的挑战。在: 当代学徒制 (第 42-56 页)。劳特利奇,2014 年。

MADSEN,PK 丹麦:灵活性、安全性和劳动力市场的成功。日内瓦:国际劳工局,1999 年。

马德森,P.K. 丹麦的弹性保障:欧洲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典范? 海德堡《跨经济学》卷。 43,n. 2,页74-78,2008。


地球是圆的 有谢谢 致我们的读者和支持者。
帮助我们保持这个想法。
贡献

查看作者的所有文章

过去 10 天内阅读最多的 7 篇文章

翁贝托·埃科——世界图书馆
作者:卡洛斯·爱德华多·阿劳乔:对大卫·费拉里奥执导的电影的思考。
马查多·德·阿西斯关于蒂拉登特斯的编年史
作者:FILIPE DE FREITAS GONÇALVES:对名字的提升和共和意义的马查多式分析
巴西文学的阿卡迪亚情结
作者:LUIS EUSTÁQUIO SOARES:作者对最近出版的书的介绍
实践文化与哲学
作者:EDUARDO GRANJA COUTINHO:最近发布的系列的组织者撰写的前言
新自由主义共识
吉尔贝托·马林戈尼:卢拉政府在近 30 个月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之后,在其剩余任期内采取明显左翼立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stadão》社论
卡洛斯·爱德华多·马丁斯:我们如今所处的意识形态困境,主要原因并非巴西右翼势力对变革的被动反应,也不是法西斯主义的兴起,而是劳工党社会民主党决定适应权力结构
吉尔玛·门德斯和“pejotização”
作者:JORGE LUIZ SOUTO MAIOR:STF 是否会有效地决定劳动法的终结,进而决定劳动正义的终结?
巴西——旧秩序的最后堡垒?
西塞罗·阿劳霍:新自由主义正在走向衰落,但它仍然寄生(并瘫痪)民主领域
工作的意义——25年
作者 RICARDO ANTUNES:作者为最近出版的新书版本撰写的介绍
查看作者的所有文章

搜寻

研究

THEMES

新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