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与东方的思想

图片:Darya Sannikova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Telegram

通过 塞缪尔·基尔斯塔因*

在西方,哲学课程通常仅限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而在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

从东方的观点来看,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的一神论者都是同一件事;从西方的观点来看,印度教徒、佛教徒、道教徒、神道教徒和儒教徒也是如此。世界上一半的人口信仰一神论,集中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中东。印度信奉印度教,远东和东南亚信奉佛教和道教(日本神道教和中国儒教不太重要)。尤其是对中国的估计,非常矛盾。根据官方数据,绝大多数中国人自称是无神论者,但其他各种估计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信奉佛教、道教或其他民间信仰。

在西方,哲学课程通常仅限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而在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

佛教在西方尤其盛行,是一种宗教或人生哲学,但它并不属于大学课程,大学课程认为佛教是神秘而深奥的。如果我们认为文明的霸权和 西方思想陷入危机,将东方思想的研究纳入哲学课程将会很有趣。巴鲁克·德·斯宾诺莎可能是东西方思想之间的桥梁。

据说净饭王将他的儿子悉达多·乔达摩抚养在一个玻璃穹顶下,以保护他免受人类苦难的影响——只有快乐!而悉达多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离开王宫,遭遇了疾病、衰老和死亡,从而成为了佛陀。 (住在封闭式社区、去购物中心是富裕父母保护孩子免受人类苦难的一种方式吗?镇压反犹太复国主义示威是西方世界避免受到巴勒斯坦人苦难影响的一种方式吗?)

佛教徒追求达到平静与超脱,摆脱对愉悦感觉的渴望和对不愉快感觉的厌恶,这些感觉给我们带来快乐、喜悦、痛苦和悲伤。受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的摆布就意味着处于无知和痛苦之中。此外,无常是一个关键概念。 “这一切都会过去...” 既可用于愉快情况,也可用于不愉快的情况。在天主教中,有七种致命的(基本)罪恶:贪婪,暴食,嫉妒,愤怒,淫欲,懒惰和骄傲/虚荣。它们是致命的,因为一个人可能因它们而犯下致命的罪孽。然而,对于佛教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摆脱骄傲/虚荣,即自我。自我是所有其他六宗罪的基础。一旦自我被淡化,就不再有贪婪、暴食、嫉妒、愤怒、欲望和懒惰的空间。

从自我和世俗感觉中解放出来的过程通常有利于冥想的练习。人们试图不对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做出反应,在冥想时保持平静,以便能够平衡地度过人生的辉煌时期和逆境。懂得取胜才能懂得失去,在成功的时候学会谦虚,在困难的时候才能不遭受痛苦。道家也力求发展不反应的心态。

O “道德经” 老子认为“道”不可知,不可测,不可想象,不可名。 “我们不知道......”是他最好的表达。我们只知道“一切生物都有生有死,但生命是不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和道教可以被视为不可知论者。

斯宾诺莎

17 世纪,巴鲁克·德·斯宾诺莎敢于质疑宗教教条,犯下了亵渎行为,影响了宗教结构和制度。由于这种勇气,斯宾诺莎在生活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毫无疑问,这种影响将永远持续下去……影响着我们。

24年,1656岁的巴鲁克·德·斯宾诺莎被犹太教诅咒并被逐出教会:“…没有人可以口头或书面与他说话,不能给他任何恩惠,不能在他的屋檐下,不能在四肘之内,也不能阅读他制作或书写的任何文件。”

在你的 神学政治论文1670 年匿名出版的《斯宾诺莎的亵渎》一书,大胆地谴责了 旧约 (1679 年, 条约 被列入天主教会禁书目录)。这 道德他最伟大的作品《》直到他去世一年后,即1677年才出版。

由于勇于探索神性,巴鲁克·德·斯宾诺莎被认为是一名无神论者(无神论者也为他的陪伴而欢呼)。然而,上帝确实存在并渗透到他的所有工作中,与自然、永恒、不朽、无限、本质等术语相关。 “… 神爱自己,也爱世人…” (道德 V:36)。斯宾诺莎不像无神论者,而像佛教和道教一样,更应该被称为不可知论者(爱因斯坦曾说他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

“感情”一词通常与积极的表现相关。对于感情的负面表现,我们用“不满”这个词来描述。反过来,“情感”一般是用来表达负面含义的。然而,影响和受到影响可以包含正电荷或负电荷。更具体地说,感情是通过声音、语言、手势和其他表达形式来表达任何感觉。一个人可以通过个人关系影响他人,也可以通过超越其存在和自身生活的表现影响他人。艺术表达、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都是能够影响几代人的形式。谁不被索福克勒斯、巴赫和梵高所着迷呢?

而且感情并不局限于人际关系,你可以受到影响,影响环境。您可以陶醉于鸟儿的歌唱、黎明的曙光、海水拍打海岸的声音、微风吹拂树梢的声音以及花朵的绽放。它还会导致动物物种、森林、河流、山脉的毁灭并引发气候危机。

影响和被影响的能力是巴鲁克·德·斯宾诺莎使用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三种类型的知识:感官知识、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积极的感觉会产生快乐,增强我们的行动力,并且有助于维持我们的存在;负面情绪会让人悲伤,降低我们的行动能力,并且不利于我们的生存。然而,感官提供的知识(第一种知识)是残缺的、混乱的、无序的和错误的。人类受积极和消极情感的支配,不是自主的,而是受激情的支配(道德 四:前言)。尽管他有意识,但他忽略了欲望的原因,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即使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们往往还是会做出最坏的事情。

这里,佛教思想(受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支配)和斯宾诺莎思想(受积极和消极情绪支配)之间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面对丰盛的餐桌,我们知道不能吃得过饱,否则会损害我们的消化系统,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使我们肥胖,妨碍我们的行动——但我们仍旧有欲望,被驱使着要吃饱,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吃得过饱,不知道为什么,也无法抑制自己的行为。过量饮酒和吸食其他毒品也是同样的情况。然后做爱?!如何抵抗这种激情, 取决于情节,会毁掉你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吗?开展一场自杀式战争(打开你的电视)?

“事实上,大多数人似乎都认为,只要他们被允许遵从自己的激情,他们就是自由的。” (道德 五:41)。根据斯宾诺莎的说法,人类之所以会压抑自己的激情,只是因为他惧怕宗教和国家的法律——他需要国家,不仅为了拯救他免受他人的侵害,也为了拯救他自己的冲动,并使他能够过上理性的生活。

很少有人会运用理性(第二种知识),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受到喜悦和悲伤的情绪的影响。在这里,斯宾诺莎利用理性使自己摆脱激情,这与佛教的冥想修行相关,冥想旨在培养平静,使自己摆脱对世俗感觉、无知和痛苦的执着。

生活中没有执着并不意味着疏远。佛教徒和道教徒寻求在人生的变迁中保持平衡,是的,要采取行动,但不要做出反应,不要忘乎所以,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样,超脱地生活并不意味着剥夺自己的情感,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快乐地生活。相反,超脱地生活才能充分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欢乐。

我借此机会向安东尼奥·坎迪多·德梅洛·索萨表示敬意,他总是非常热情和亲切。他向孙女解释道 玛丽亚·克拉拉·维尔盖罗 那不是深情,而是深情,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友好——“我不恨人,我不希望别人受到伤害,我也不希望别人得到太多好处,我不需要别人(这是超脱的概念)”。然而,安东尼奥·坎迪多 (Antonio Candido) 总是如此慷慨和乐于助人,以至于圣保罗大学哲学学院发生的所有好事都归功于他。人们甚至常常会祝贺他取得的他从未意识到的成就。

正如非一神论的东方宗教(一切生物都会生而死亡,但生命是不朽的)一样,巴鲁克·德·斯宾诺莎将生物(凡人)与延续的生命(不朽)进行了对比。斯宾诺莎将永恒理解为存在本身,是一种没有持续、没有时间的本质。被感情和激情所引导的人会徒劳地焦躁不安,一生都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几乎完全丧失自我意识,从未体验过真正的内心满足。通过直觉(第三种知识),(有限的)人类能够获得自我意识、真正的满足和(无限的)永恒。 “灵魂通过第二种和第三种知识理解的事物越多,它受邪恶情感的影响就越小,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小。” (道德 V:38)。在这个特殊的例子中,对于佛教来说,不惧怕死亡就意味着充实地过着生活。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无法避免受到负面影响,无论是因为我们是嗜血刽子手的受害者,还是被独裁政权监禁,亦或是在流行病期间被孤立。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的乐趣依然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贫民窟继续促进激烈的文化和艺术生活。凭借着巨大的力量,所有在集中营里经受过屈辱的人都成为了真正的终身积极分子。

尽管处于军事独裁统治之下,巴西在 1964 年至 1985 年间仍经历了文化繁荣。政治犯在令人窒息的狭小监狱空间内,独自或在狱中众多专家的帮助下,通过体力锻炼、瑜伽、画画、读书、学习等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自由。

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我的一个表弟,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陷入了抑郁症。为了让他高兴,我整理了一本相册,里面有一些我和女儿在软禁期间的日常生活照片、我们的活动以及我们制作的工艺品。他回答说,看起来我们很享受隔离。

斯宾诺莎总结道 道德 其命题是“幸福不是美德的回报,而是美德本身;我们并不是因为抑制了自己的激情才享受它的,相反,正因为我们享受它,我们才能够抑制自己的激情。” (道德 五:42)。

*塞缪尔·基尔斯坦 是 PUC-SP 的政治经济学正教授。 除其他书籍外,作者还包括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空想社会主义。 [https://amzn.to/42Yd5AZ]


地球是圆的 有谢谢 致我们的读者和支持者。
帮助我们保持这个想法。
贡献

查看作者的所有文章

过去 10 天内阅读最多的 7 篇文章

查看作者的所有文章

搜寻

研究

THEMES

新刊物